韩长庆
韩长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数控车工 高级技师
韩长庆,男,51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能手、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韩长庆参加工作30余年来,秉承中物院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理念,刻苦学习,不断进取,钻研数控加工方法,从一名普通的车工成长为精密制造领域的专家型技能人才,凭借精湛的技艺,在武器弱刚性零件加工、金刚石超精密切削等领域出色的完成了多项重大、重点任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控加工人才,为国防重点工程和高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业精于“细”
工作伊始,因为勤学肯干、干活上心,韩长庆被安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很“稀罕”的数控机床上学习操作,他牢牢把握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他勤于学习、深入思考,总结归纳加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短时间内就能独立进行一些高精度、加工难度大的部件生产。
薄壁非球面壳类零件是武器上的重要典型产品,这类零件刚性差、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很难控制切削变形,加工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成为武器研制生产中的瓶颈环节。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韩长庆通过大量摸索,反复实践,找准了刀具半径补偿、刀具磨损及抑制、工艺路线安排等因素对零件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切削实验和查阅资料,改进了零件夹持方法、优化了刀具切削参数,薄壁非球面壳类零件的加工效率提高了60%,产品合格率达100%。在此基础上,韩长庆整理了该类零件的加工技术诀窍和关键方法,在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为保障军品科研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勤思考爱钻研的韩长庆并不满足,针对该类零件结构特殊、检测困难的问题,韩长庆创新地在数控机床上开发了检测功能,通过设计特殊的表面探头,在线直接测量出了零件尺寸。这一功能的应用极大缩短了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近十倍,多年来,该方法已应用在多个型号武器的生产中。
二、细致入“微”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现代高技术武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造基础,在国防高科技事业发展中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随着院所事业发展的需要,韩长庆毅然投入到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攻关中,向着制造技术的极限发起了新的冲锋。
大口径KDP晶体材料是激光聚变装置(ICF)中的重要光学元器件,具有质软脆、易潮解、对温度敏感等一系列不利于加工的特点,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同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极高,表面粗糙度要求进入纳米量级。对此,韩长庆在所内自研的金刚石飞切机床上开展了探索性的工艺研究,为了减少环境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他主动调整工作时间,当同事都已下班夜深人静后,才开始进行各项切削试验,这种通宵达旦的工艺试验持续了4个多月。进一步的,韩长庆与技术人员通过反复探讨和分析,一致认为实现“脆性材料的塑性域切削”成为工艺试验突破的关键,随后聚焦主要问题,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终于实现了大尺寸KDP晶体的塑性切削及超精密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优于3纳米,面型精度优于5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中物院超精密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中,韩长庆扮演着不断挑战加工极限的开拓者,面对别人无从下手的活,他总能寻找出最优的工艺方案,加工出满足超高精度的优质产品。那些表面超光滑的元件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在韩长庆灵巧的双手中闪耀着绚丽的光彩。磁流变抛光样机的关键部件轴承座、高精度气浮回转主轴、四级质谱中的陶瓷镀金极杆等等,这些都成功的应用在高端工艺设备和仪器中,解决了我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有无”问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近五年来韩长庆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超精密加工的学术论文4篇,参加了多项院级及以上的学术会议交流。
三、微更有“道”
韩长庆不仅是技艺巧妙的实干家,更是乐做人梯的传道者,凭着军工报国、誓做脊梁的赤子之心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
作为所里为数不多的最早接触数控加工技术的人,韩长庆被任命为专家组成员之一,负责设备操作的数控转型培训。他花费了大量心血编写数控技能培训计划和培训教程,组织具体的培训教学工作。韩长庆耐心细致的讲解数控原理,将典型、难加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刀具及切削参数如何选择以及如何控制变形、控制精度等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对自己掌握的技术倾囊相授,极大丰富了技能人员的加工经验,加快了单位的数控化升级转型。
韩长庆承担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训中心兼职教师的职责,培养了近40余人技术骨干,10余人成长为技师或高级技师,为单位职工在院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数控技能大赛中都能取得好的成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一人获2012年全国数控大赛数控车工职工组第一名。
一份执着,一份耕耘,三十年如一日,韩长庆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机械加工是略显枯燥的工种,他却在精益求精中尽显“铸国防基石”的本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核武器科技事业的伟大征程,韩长庆承担着一个新时代高技术技能人才应尽的责任,他用过硬的本领不断挑战超精密加工领域新的极限,他用持之以恒的坚持书写着永不褪色的军工人生。